爱游戏电竞中心 News 分类>>
普通人即将买不起自行车了
1300万人站成一列,第一个人在中国最北的黑龙江省漠河,队尾会甩到海南三亚。
半死不活的ofo化身菜场里“仰泳鲈鱼”已经四年,愤怒在长时间等待后已变成无奈,债主们知道,想拿回199元押金基本没戏。
2014年,戴威创办ofo时精打细算:一辆小黄车成本压缩到300元,能用一年的情况下,公司毛利能达到70%,堪称血赚。
戴威显然没算明白,小黄车不够结实,哪怕不用被人用大石头砸、往河里扔,骑着骑着自己也会坏。
最夸张时,用户几乎找不到完好的ofo单车。结果,创业明星昙花一现,眼见高楼起,还没宴宾客,楼已经塌了。
今天提起自行车,人们大多不觉得这里面有多少技术含量,但在过去,自行车被称作“重工业尾巴”,生产自行车对工业刚刚起步的中国还是项挑战。
1958年,全国上下争相赶英超美的日子,自行车行业也要拿出成绩。一辆英国产“兰苓”自行车被送至上海自行车三厂供工人参观学习,几年后,凤凰自行车拿出了经典之作PA14。这辆车不仅外观和原型如几乎一模一样,连商标和英国货也如出一辙。
1930年代生产的“兰苓”自行车,分为更坚固的三角结构与适合女性上车的弯管车型 图片来自:pinterest
不过,把这种模仿定义为抄袭未免太刻薄:以精工细作著称的本田、丰田,他们的早期汽车也几乎和欧美厂商来自一个模子。
凤凰PA14全车由锰钢制成,坚固耐用。同在上海的永久牌,则模仿英国“三枪”自行车推出了轻便灵活的31型26英寸自行车。
这些自行车代表1960年代中国工业的顶尖技术,对于刚刚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还算奢侈品,一辆自行车抵得上半年工资。买车除了要钱,还要弄到自行车票。如果没有渠道,只能像河南一个农民上缴了万斤粮食,才换来一辆自行车作为奖励。
如今普通钢材制成老式自行车早已过时,自行车行业并没有止步不前,现在的顶尖自行车,同样昂贵。
常言“摄影穷三代,单车毁一生”,车圈人士常说玩车如吸毒,不仅改装上瘾,钱也是不知咋回事它就没了。玩车非常容易引发跪搓衣板式的家庭危机,总有女性朋友找到自行车博主咨询:
按照用途和结构不同,常见单车大致可分为公路车、山地车、城市休闲车、固齿车(死飞)、折叠车和一些跨界车型。
便宜的代步自行车与“买车2万,改装费8万”高端公路车价格相差百倍,组件构成自然也有很大不同。
今天的多数自行车机械变速套件来自日本禧玛诺——中国厂商并非不能生产,但是质量上总是差点意思 图片来自:Shimano
价格两千至三千元的入门公路车,多半配备轻量化铝合金车架铝合金前叉、拨杆变速器和共享单车上常见的V型制动器。
四五千的公路车,则可能有铝合金车架和更轻的碳纤维前叉、和手感顺滑好用的禧玛诺变速器与俗称“碟刹”的盘式制动器。
如果真的舍得花一万两千元以上的价格购车,那这会是一辆全车碳纤维,重量不到八公斤,刹车线、变速线全部藏在车内的运动员训练用车。
而价格数万元的自行车,不论公路车还是山地车都远远超出一般人的出行需求,并非日常代步工具。
和从不会有人对摄影师说:“花钱买相机和镜头纯属浪费,手机一样能摄影”一样,高端自行车真的不是智商税。
1936年,小岛和三郎在沈阳开办“ 昌和制作所 ”制造单车。两年后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作为军需物资工厂一路开过山海关,修到天津和上海。
后来,这些工厂成为中国人民“一寸山河一寸血”换来的胜利果实。天津昌和变为“飞鸽”牌自行车,上海昌和为了感谢老大哥的无私帮助,计划取名“熊球”——俄国熊站在地球上,奈何名不好听,只能取谐音叫做“永久”。
中国自行车工业起步不算太晚,但中国人民普遍骑上自行车,还要等到八十年代,国家要求扩大优质自行车生产,取消自行车票。没有商品房也不收彩礼的年代,表、自行车、缝纫机和收音机合称“三转一响”才是结婚必备。
彼时高峰时段的北京东单路口,每小时有两万辆自行车通过,人们统一穿着工装白衬衫,如洪水一样涌过路口,外国人来到刚刚开放的中国,被此等场面震惊,中国“自行车王国”的称谓由此而来。
庞大的自行车市场,也催生出如修车摊等许多相关产业,其中最招人恨的,是偷车贼。
公安部2007年的数据,中国每年丢失400万辆自行车,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,公安部一度要求加强自行车被盗案件的立案查处。相比之下,日本每年丢失60万辆、美国则是130万辆。
就连铁链锁头也不一定能阻挡偷车贼,只要车上还有零件可拆,一觉醒来,你很可能发现自己的爱车只剩车架。
1990年代,中国已有五亿自行车,平均每家一辆。这是中国本土自行车品牌盛极而衰的开始。
今天中国台湾厂商在骑行者眼中,是中端性价比的代表,但在1980年代的中国人眼中,这是不折不扣的高端产品。
台资厂商的崛起要感谢美国工会。当年美国最大自行车生产商施文工人集体罢工,诉求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:不加钱肯定不行。
工会算盘打得虽响,却比不过资本家的釜底抽薪之计:不讲契约精神的工人通通卷铺盖走人,订单全给台湾自行车厂代工。
罢工玩脱了,台湾自行车也乘上了产业转移的东风,就此崛起。此时恰逢改革开放,中国大陆吸引台资,台湾人又把工厂开到珠三角。
台资进入中国没多久,中国的小康之家已经骑得起台湾山地车。中国人第一次知道,原来自行车还可以换挡变速,还能带减震器。
夕阳西下,音像店的喇叭放着青苹果乐园,中学生骑着单车从学校大门一股脑涌出来。靠软磨硬泡家长求得山地车的小孩,一边咔咔咔地掰着换挡拨杆,一片专挑坑坑洼洼的地方骑。蹬着崭新永久自行车的小孩,只能老老实实骑在柏油路上。
下岗浪潮中,同样源自“ 昌和制作所 ”的沈阳白山牌自行车破产。凤凰、飞鸽连年亏损几乎退出市场。上海永久一度转型去做麻将机和塑料。
直到今天,国产老牌依然没有缓过气。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前,中国早就不是自行车王国。在汽车、公交车、地铁和电动自行车的时代,自行车做为交通工具几乎没有活路。
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:2021年上半年,自行车企业营业收入357.1亿元,实现利润13.6亿元,利润率只有3.8%。
他们多由小厂代工生产,可以说是自行车届的南极人、恒源祥。不是说质量一定不好,但购买时一定注意口碑与评价。
当你骑着到处异响的的老牌自行车去找修车师傅,师傅很可能会告诉你,“我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,别修了,反正也不贵,换个得了”
所以,国产老牌成为共享单车代工厂,应该感到欣慰而不是惋惜,毕竟街头巷尾的共享单车,真的是在这些品牌行将就木时拉了它们一把。
善于观察的人可能会发现,今天老一辈人尤其男性骑自行车,总有一套固定动作:
扶起自行车卯足力气往前推,旋即踩上脚蹬子继续用另一只脚蹬地加速,在速度起来后眼疾手快的向后抬腿上车。
“二八大杠”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自行车。“二八”这个数字来自轮毂28英寸,这可能是中国为数不多使用英制单位的场景。整辆车这种又高又沉,异常扎实,非洲人民爱死了这种自行车——装上四五百斤东西毫无压力。
在中国城市公共交通普遍不完善的时代,大城市公交线路也不过几条,有地铁的只有北京、上海。自行车,成了为数不多的可选交通方式。
自行车的发明者励志取代马车,目标还没达成,德国人先一步把内燃机装上了马车,靠11路前进的两轮车总赢不过烧油的车,没能在欧洲承担起一家人气场通勤的重任,反倒成了中产阶级的休闲工具。
共享单车的普及,中高端自行车厂商要说一点都不怕,大概率是在吹牛。共享单车满街跑的2018年算是自行车商们最焦虑的一年,但他们很快找到了出路——自行车不再是代步工具,而代表健康、时尚的中产生活。
今天只有低端自行车的销售渠道才仅在线上。中高端自行车,大多保留租金成本高昂的线下门店,这和汽车厂商保留4S店异曲同工。
自行车甚至比汽车更需要试驾,汽车的驾驶感受只涉及“喜不喜欢”,对自行车来说,大小型号关乎“合不合身”。
买公路车,一定要亲自去试骑,不能脑袋一热就在线上下单。如果不合适,线上退换货更是麻烦无穷。
早期自行车,只考虑机械效率从来没考虑过人机功效问题,所以做成了摔车必骨折的造型 图片来自:pinterest
尤其公路自行车,车身往往没有调节的余地,车架大小从一米五五到两米,差距非常大。
尽管各个厂商,都会像卖衣服一样,标出适合的身高体重,但不同这商家的标准,经常略有差别。迈入更高的价格区间,买车最好还要进行“Bike Fitting”,测量身体数据细节,做到人车合一,确保骑行效率高、舒服、安全。
一辆自行车,往往涉及保修、售后一系列复杂问题。诸如变速器不准、变速线断了、刹车不准、补胎打气之类哪怕很高端车型都会遇上的小毛病,也可以通过线下店解决,非常方便。
那些售价几千打底的自行车,背后有一套完整的售后服务体系,购买高端自行车,其实是加入一个线下品牌公路自行车店为核心的社交群体。骑行、野餐、线下聚会往往围绕实体门店展开。
当一个人拥有一辆自行车,又能随时骑出去,证明他有钱又有闲,并且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。
张华骑着美国碳纤维公路车,李梅骑着台湾山地车,我骑着共享单车,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。
3. 《自行车,北京中产的新标配:买车1.5万,改装费8.8万》.中国经济周刊